沪指或将冲上4000点
随着2010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的结束,A股的投资者迎来了2011年的开始
在过去的2010年,上证指数收出了一根年K线的阴线,从年初的2010年1月4日开盘3289点,到最后交易日12月31日收盘在2800点一线,年度走势跌宕起伏,但又缺乏趋势性机会。对大部分投资者来说,2010年并不是一个容易操作的年份。
那么,在充满了未知的2011年,A股市场会如何运行?将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虽无法预知未来,但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和把握却又成为必须:倘若缺乏合理的前瞻性预期,在市场的波浪中无疑会迷失方向,导致策略上的混乱。
在对多家券商研究所、基金公司及私募机构进行调查后,我们试图为投资者勾画一些在2011年中国股市可能发生的改变,于是有了“十大猜想”的由来。这些“猜想”基于现实,并进行合理的预期,既有乐观的方面,也有悲观的方面。“猜想”本身无法确保事件必然在2011年内发生,但它却为我们把握市场的整体运行脉络和可能的走向提供了充足的思考空间。
[猜想之一]
上证指数上冲4000点
券商研究所在每年年终的策略报告中仍会对来年指数的可能运行区间进行预测,这种预测结果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如果市场过分超越预测区间的上限,则很有可能整体处于高估的状态,投资者减仓或离场就成为必要;如果市场过分低于预测区间的下限,则很有可能整体处于低估的状态,投资者加仓或者持有就显得更为理性。
结合多家券商研究所基于盈利增速和相对历史估值的判断,可以发现,大部分券商对上证指数2011年的预测区间集中在2500—4000点之间。2011市场运行的整体态势仍是一个震荡市,趋势性的机会不会以大空间和长时间的方式出现。
国信证券认为,沪深300构成个股在2011年的动态估值(PE)目标在12—19倍之间,这是因为历史上最低的10—11倍持续时间不长,盈利上也不支持。另外全流通和减持的压力使得估值中枢有所下移,估值应低于历史平均水平,因此给定沪深300的高点估值在19倍。由此对应上证的核心运行区间在2500-3600点。
[猜想之二]
大盘蓝筹股会领涨?
目前市场格局下,A股市场的一大“怪现状”即为大小盘股的分化异常严重,大盘蓝筹股估值几乎处于历史最低区间,而以创业板和中小板新股、次新股为代表的小盘股则处于极高的估值区间。这种分化绝不只是估值差距那么简单,因为大盘蓝筹股的低估值事实上已经颇为离谱———从A-H股的倒挂现象即可看出。截至2010年末,共有17只A-H股倒挂,特别是中国平安、招商银行等A股较H股折价甚至超过25%。
事实上,大盘蓝筹股的持续低迷以及A-H倒挂现象已经在逐步引起资金的关注,从2010年末融资融券的情况来看,出现A-H倒挂的大盘蓝筹股成为融资买入的主要品种,投资客热衷于融资买入A-H倒挂股,也从一个层面上说明资金并不认可大盘蓝筹股会长期处于历史最低估值或者估值继续下滑的状态,这就为2011年大盘蓝筹股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猜想之三]
创业板直接退市
早在2009年10月创业板推出之初,直接退市机制就已成为市场的期待之一,然而在创业板市场建立一年多之后,直接退市机制仍未正式建立。不过,从管理层的表态以及政策的推进来看,直接退市机制的建立或许并不是遥远的事情,2011年内推出极有可能。
[猜想之四]
“国际板”顺利开设
2011年又一个市场建设方面的重大举措极有可能是“国际板”的开设,从资本市场层次的构建进程来看,2009年创业板推出,2010年融资融券也已成行,于是市场将目光进一步集中到了“国际板”的身上,然而在2010年对“国际板”的讨论中,管理层的表态却是“推出没有那么快”。不过,随着2011年的来临,“国际板”推出的可能性也在增加。
[猜想之五]
创业板、中小板公司
总数突破1000家
在过去的2010年,中小板和创业板经历了一次“大扩容”,根据wind资讯统计,至2010年末,中小板合计有527家上市公司,总股本合计为1355亿股;创业板合计有153家上市公司,总股本合计为175亿股。尽管公司数量增加比较快,但与主板市场的市场容量(1356家公司,31589亿股股份)相比,仍是小巫见大巫。
根据目前管理层对中小板及创业板新股发行的态度以及众多等待上市的公司“排队”情况看,2011年中小板及创业板新股发行并不会明显减速,目前中小板+创业板公司家数合计为680家,这意味着中小板与创业板上市公司家数合计超过1000家在2011年内极可能成为现实。
[猜想之六]
创投机构大面积撤离
创业板在2009年末的推出,以及2010年包括创业板和中小板在内的市场发行节奏提速,或许为2011年的市场带来一定的“后遗症”,其中之一就是创投机构在持股获得解禁后可能大面积撤离创业板和中小板,特别是部分估值严重偏离基本面的个股,创投机构恐怕难以“留恋”。
[猜想之七]
新兴产业个股
仍受热捧
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在内7大战略新兴产业行业板个股,在政策利好预期下2011年继续受追捧是大概率事件。
以“十二五”规划为指引,寻找主题投资方向的逻辑也得到了包括南方基金在内的主流投资机构的认可,这意味着在2011年这些方向将不缺乏来自机构的资金参与,加上中小投资者的追捧,新兴产业相关个股仍有可能在2011年表现“抢眼”
[猜想之八]
地产板块
下半年调整到位
地产板块2011年的走势显得扑朔迷离,新调控政策出台的担忧在高房价面前或成为挥之不去的梦魇。目前业内较为认可的2011年地产行业和地产板块走势是国泰君安的“两段论”———预期2011年实体行业和股票板块将经历两段论,即上半年或者更长时间的基本面与政策面相持阶段下的超跌反弹阶段性投资机会,下半年或者更长时间的基本面调整达到政策目标下的趋势性投资机会。
[猜想之九]
解决B股市场问题
国际板可能在2011年推出,或许会给B股问题的解决带来可能,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国际板推出需要解决资金募集是采用人民币还是外币形式,其次就是直接发行还是发行存托凭证的形式,但无论最终管理层采用何种方式推出国际板,都将使得投资者对B股市场进行重新定位,A-B股之间的价差或许能够得到自然弥合。
具体方式上,将B股市场并入国际板的可能性在目前看来极低,而采取“回购”或者“换股”(即将B股转换为A股)的可能性更大,也有可能采取“回购”与“换股”结合的方式进行。无论具体操作的方式如何,随着国际板推出的预期增强,B股市场在2011年或将给投资者带来意想不到的投资机会。
[猜想之十]
阳光私募信托账户重开
自2009年7月阳光私募在信托公司开设信托账户被停止以来,已近1年半。
在开设信托账户被停止后,信托公司事实上仍将手里的存量账户在高价叫卖,要价甚至高达300万,并且开出其它苛刻条件。过高的要价使得不少私募基金公司不得不放弃发行阳光产品的计划,转而采取合伙制私募基金的形式。不过,目前合伙制私募在监管上仍然比较模糊。
由于开设信托账户被停止已近1年半,严重制约了国内私募基金的发展,到2011年7月,“停开”的时间将达到两年,目前私募基金乱象丛生的局面或在政策层面引起重视。
而伴随着基金法修改等一系列因素的演进,至2011年阳光私募基金信托账户重开值得期待。
摘自2011-1-4<厦门商报> A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