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昨日首度披露了中国官方估算数据:2010年“热钱”净流入355亿美元,占外汇储备增量的7.6%,占当年GDP的0.6%;过去10年,“热钱”年均流入近250亿美元,占同期外储增量的9%。
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分析小组发布的《2010年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报告》(下称报告)指出,过去十年,我国跨境资金流动规模总体呈上升趋势。2007年,国际收支口径的资本流出入总量与同期GDP之比达到51%的历史峰值。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跨境资金流动规模有所下降,2010年随着全球经济复苏而回升。
此外,我国资本项下呈现持续净流入态势。2001~2010年,资本净流入累计7030亿美元,相当于同期外汇储备增量的25%。其中,直接投资是主体,占资本净流入总额的98%。
报告称,如剔除境内人民币净支付400亿美元的因素,2010年“热钱”净流入355亿美元,占外汇储备增量的7.6%。按此估算,过去十年“热钱”总体呈小幅净流入态势,年均流入近250亿美元,占同期外汇储备增量的9.0%。
报告还称,我国有“热钱”违规流入现象但尚未成规模集中流入。近年来,外汇管理部门历次专项检查发现了一批“热钱”违规流入的典型案例和渠道,如加工贸易中通过高报工缴费等方式多收汇、转口贸易企业利用收付汇时间差扩大外汇净流入、空壳公司虚假利用外资、外汇资本金违规结汇、个人分拆结汇、银行突破短期外债指标融入资金等。但是,检查中发现的案件大多以境内机构、个人和海外华人华侨为主,通常以“蚂蚁搬家”的方式分散渗透,尚未发现国际“金融大鳄”大规模流入的情况。
摘自2011年2月18日<海峡都市报>N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