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恒润博客
   
香港创业板谋变身二板 业内依然认为其前景模糊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时间:2008-06-05

    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下称“联交所”)在5月2日刊发的《创业板咨询总结》中提出了发展创业板为第二板的建议。大福证券研究部主管麦德光先生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说:“变身为主板踏脚石的创业板,将与其成为亚洲的纳斯达克的初衷渐行渐远。”

  此次创业板的重新定位可以概括为上市门槛变高、晋升主板程序简化。

  新安排对申请人的财务实力和管理业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前两个财政年度的净现金流入合计不得少于2000万港元,管理层成员须大致维持不变,并将企业市值的门槛从4600万港元提高到1亿港元。

  创业板企业可以直接晋升主板,免除了以往需在创业板除牌以后再去主板重新上市的步骤。转板申请人的主板首次上市费将减半,且无需保荐人或财务顾问,招股章程也以电子公告取代。

  香港创业板于1999年11月成立,在受惠于短时间的全球科技网络股热潮之后,便沉寂下来,淹没在国企在主板上市一浪高过一浪的热潮之下。近两年来,不仅在创业板新上市的公司数几乎为零,还有7家公司被除牌。同时,创业板的流动性也不尽如人意。不仅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对这些公司不感兴趣,“一些国外创投基金也不愿对这些风险高的企业进行投资。”麦德光说。

  创业板本身占市场份额就小,因此,此次改革,市场反应不大。现在将其重新定位,麦德光认为只是联交所的权宜之计,“香港主板的上市门槛本来不高,创业板门槛提高后,其实两者已变得接近。创业板以后怎么走,前途并不明朗。”

  创业板长期以来的不成功,在麦德光看来,应归咎为其本身定位的不清晰。许多企业一直以来就把创业板当作通向主板的踏脚石,而创业板也向来就留不住好公司。联交所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02年开始,陆续有创业板的上市公司转到主板,截至2005年末,共有12家转主板,占5.31%。此外,共6家公司被私有化,占2.65%。

  目前香港的创业板是在夹缝中求生存。麦德光说:“一家科技企业,如果希望建立国际品牌,它将选择去纳斯达克上市,而如要寻求融资和高市值,那这个目标在深圳创业板能够更好地得到实现。”他同时补充道:“香港市场的真正的优势在于让内地的国有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即使是科技类的企业,也应该是像腾讯、中兴这样有成熟品牌的企业才能得到市场的关注。”

  事实上,香港的强势行业是金融和法律等高端服务性行业,而在科技创新领域,反而是以深圳为代表的华南地区更胜一筹。创新行业的欠缺,使得创业板缺乏发展的土壤。麦德光同时表示,纽约纳斯达克的成功,很大程度得益于其成就了许多科技类明星企业的成功纪录。而这一点,恰恰是香港创业板在成立9年来所未能取得的。

  企业上市,并非只有融资一个目的。一些小型企业可以通过上市,建立起在客户和投资人中间的信用和知名度,并为日后的并购计划打下伏笔。NetDimensions (NETD.LSE)是一家在伦敦另类投资市场(AIM)上市的香港科技企业。公司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Jay Shaw先生说:“在AIM上市帮助我们建立了一家欧洲公司的形象,这有利于吸引更多在欧洲和北美的客户。”他说,公司并不期望在首次公开发行中筹集到多少资金。

  上海创投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陈建平说,由于香港创业板一直没有什么起色,转型与否对即将面世的深圳创业板都不会有什么影响。

关于恒润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访客留言 | 法律条款 | 
  地 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安吉路星光耀15栋2726室
电 话(Tel):86-0595-22889708  28027688   E-mail:hr@hengrunfc.com   邮 编:362000
香港公司:
恒润国际资本有限公司  
香港盈泉投资有限公司 香港高润国际有限公司
地 址:香港铜锣湾谢斐道391-407号新时代中心11楼
版权所有:恒润资本(www.hengrunfc.com)  ICP备案编号:闽ICP备202200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