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一则国际板即将推出的消息,使脆弱而敏感的中国股市恐慌性情绪蔓延,投资者普遍担心市场难以承受国际板推出后大扩容之重压。
国际板真那么可怕吗?也不尽然,上证所开设国际板,吸引境外一流企业来沪上市,对丰富股市投资品种,提高上市公司整体质量都是有意义的,有利于增强中国股市的国际影响力、辐射力和国际竞争力。
但是,好事要做好,国际板推出必须要有周密的准备,创造必要条件,把国内板先搞好,如果仓促行事,不仅会对股市而且也将会对国际板本身带来不利的影响和冲击。
首先,国际板推出需要广大中小投资者热情支持和积极参与。其次,股市需要时间和空间休养生息,消化吸收快速扩容发展带来的问题。第三,国际板推出前需要完善股市基本功能,完善市场制度,特别是发行制度,激励和约束上市公司分红制度等。中国股市重融资功能、轻投资功能的理念和体制机制必须迅速改变。第四,国际板推出需要把握好时机和节奏,要充分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和国内企业的融资需求。国际板是股市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但开放不仅仅是吸引几个国外公司在国内挂牌上市的形象工程,也不应是完成阶段性任务的政绩工程,开放的范围、程度、步骤要与中国股市的承受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监管能力相适应,不能为了开放而开放,在开放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中国投资者的根本利益,控制好国际化的市场风险。
摘自2011-5-28海峡都市报A24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