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福建红桥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桥创投”)办公室内,首次面对记者采访的红桥创投总裁助理吴培坤略显紧张。也在当日,红桥创投首次对外公布:该公司近期通过了天交所的资质认定,顺利成为天交所保荐机构。这也是晋江首家天交所保荐机构。
而随着首家本土天交所保荐机构的诞生,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晋江板块也日趋成熟:39家上市公司、4家天交所挂牌企业,本土与外来的中介机构……尤其在泉州或被确立为金融改革试验区的新机遇下,围绕着资本市场,晋江企业构建起了一道“战略纵深”。
6年井喷 上市企业创县级市新高
对于上市,晋江的企业并不陌生。早在1998年,恒安国际便登陆香港联交所,成了晋江首家上市企业。
看中了资本市场对规范企业、提升产业带来的效益,2001年,晋江市成立上市办,推出“双翼计划”培训班,将资本运营与品牌经营放在一起。在那之后,凤竹纺织、七匹狼实业、浔兴股份等纷纷登陆资本市场。然而,虽然陆续有企业走向资本市场,但对于晋江的企业来说,上市仍然属于个别企业的事。直到2006年底,晋江的上市公司仍然只有恒安、凤竹、七匹狼、蜡笔小新、浔兴5家。
真正引发晋江企业上市潮流,带动晋江企业家跳出家族企业藩篱的,是安踏体育的上市。
2007年7月10日,安踏体育在港上市并融资31.68亿港元,创下内地运动品牌境外市场募资最高纪录。而就在当年,晋江也首次迎来了上市高峰:福联、福兴、安踏、梅花伞等企业分别在新加坡、香港、深圳等交易所上市。在那之后,晋江上市企业数量以每年不低于5家的数量递增。从2007年开始到现在短短6年时间不到,晋江已经新增了34家上市企业。加上之前的5家企业,晋江上市公司数量达到了惊人的39家,上市公司数量再创国内县级市新高。
从场内到场外 晋企登陆资本市场多样化
晋江市上市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拥有着近40家上市企业,但是资本市场晋江板块依然只能称之为初具规模,原因无他:即使上市公司数量屡创新高,但相比晋江两万多家企业来说,这个比例仍然太小。对于占据晋江企业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来说,他们登陆资本市场仍然缺乏一个有效的途径。这种局面直到今年2月份才被打破。
2012年2月27日,闽驰协创成功在天交所挂牌。这一事件经过媒体曝光之后,除了带来闽驰协创知名度的提升之外,更让很多晋江中小企业首次听到了天交所这样一个场外交易市场。
上述负责人分析认为,由于企业规模、发展阶段等原因,以及上市门槛日渐严厉,至今晋江仍有上万成长型企业被挡在了资本市场门外。而以天交所为代表的场外交易市场无疑为这类企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融资平台。截至2012年2月29日,天交所挂牌企业共完成148次股权直接融资,融资总额30多亿元。其中123家企业挂牌前私募融资18.64亿元,平均每家融资1515.66万元。
在国外,场外交易市场算不上新生事物。早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就诞生了场外交易市场。事实上,在晋江的39家上市公司当中,恒达陶瓷便是从场外交易市场转板的典型。然而在晋江,场外交易市场却仍然属于较为陌生的概念。
“成熟的资本市场架构应该是金字塔形:在主板、中小板挂牌的企业处于金字塔的顶端,在这些企业之后是数量更多的在场外交易市场挂牌的企业。这种架构才是合理的。”2012年3月31日,晋江市人民政府与天津股权交易所合作框架备忘录签署仪式暨晋江市企业赴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交易推介会举行。在本次会议上,天交所执行总裁钟冠华向晋江的企业详细介绍了天交所以及场外交易市场的相关内容。也正是在那场推介会之后,晋江不少中小企业开始着手登陆天交所的相关工作。
2012年6月11日,好彩头、好来屋、福派园三家晋江食品企业在天交所成功挂牌。对于来自晋江的这三家企业,钟冠华给予了极高评价。“这三家企业最吸引我们专家评审会的一个方面就是专注于一个细分市场,做专一类产品。专注于一个领域,这样的中小企业更容易快速做强,更具成长性和竞争力。这才是适合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之路。”钟冠华表示。
打破板块界限 凸显“晋江板块”战略纵深
登陆天交所对于晋江的中小企业而言,规范企业自身管理的意义远远大于融资的意义。
“如果只是看融资效应的话,一次一两千万元的融资额对于企业来说并不算太多。但是通过登陆类似于天交所这样的场外交易市场,却能够帮绝大部分属于家族企业的晋江企业规范管理,为日后转板做好准备。天交所对于晋江企业的吸引作用也就在这里。”翰鼎投资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刘秋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好来屋与好彩头登陆天交所的进程当中,翰鼎投资正是这两家企业的保荐机构。
规范企业自身管理是一方面,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通过登陆场外交易市场,他们希望进一步打响品牌知名度。福派园董事长陈海峰便是抱着这样的想法。
以“佳美食品”身份在食品行业经营多年,陈海峰却还是遭遇了“产品叫好,品牌知名度却不响”的尴尬。如今品类突围成功之后,这次转身以“福派园”这个新面孔携同名品牌重新面市,陈海峰没给自己留后退的路,这一步使得“打响品牌知名度”成为福派园的首要任务。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品卖出去了,品牌却还叫不响。这其实是一个危险信号,后来者很容易居上。特别是在一个新市场,消费者的品牌意识还未形成,谁先走出来谁就能成为领先品牌。所以,我们要把握住这个机会,通过品类优势进行品牌推广。现在通过天交所这个平台成为公众企业,开启了我们的品牌宣传之路。”陈海峰表示,凭借棉花糖销量全国第二、福建省第一的优势,福派园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成为充气糖及烘焙类产品市场的领先品牌。
而无论是规范管理,或者是打响知名度,对于登陆场外交易市场的企业来说,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打破板块之间的界限,成功实现转板。
据闽驰协创总经理林则栋透露,未来半年,该公司计划在天交所进行一次增发,未来三年内公司目标是转板,在资本市场正式挂牌上市。
中介力量崛起 资本运作产业链日渐完善
无论是到哪个板块挂牌,都离不开中介机构的介入。而在晋江地面上,围绕着优质企业资源的争夺,一场看不见的“暗战”也正在悄然发生。
虽然早在今年6月份就已经成为天交所的保荐机构,但是对这一消息,红桥创投却没有大肆宣扬;与这种“低调”形成鲜明反差的是红桥创投在业务拓展上的突飞猛进。据吴培坤透露,目前红桥创投在泉州地面上已经有五六个项目在同步进行。
如果说红桥创投代表的是本土中介结构,那么中科、道生则是外来巨头的中坚力量。
今年2月份,道生股权入驻晋江;6月份,中科招商入驻晋江。而在这两大巨头之后,包括华夏基金、申银万博等多家知名股权投资机构也正在筹划入驻事宜。
对于晋江的企业来说,无论是本土中介机构的成长,或者是外来巨头的进驻,给他们带来的冲击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过去,晋江老板大多靠自有资金把企业慢慢做大,这是内生式的发展模式。但是现在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单纯靠自有资源,已经无法与竞争对手相抗衡。而大型股权投资机构无论是资金的规模还是速度或是派驻到企业的管理指导队伍的专业素质,都较有一定的优越性。”中科招商晋江办事处负责人表示。
摘自2012-8-16 晋江经济报 3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