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周二大幅反弹后,A股市场周三小幅收高,上证指数进一步企稳2100点关口。汇金以及险资近期连续增持或加仓的股市维稳行为,提振市场信心,但在重要经济数据公布前,投资者情绪谨慎,限制股指升幅。
企稳2100关口
上证指数收市报2119.94点,涨0.22%,站稳2100点;深证成指收市报8773.68点,涨0.34%。深沪两市全日共成交1264.15亿元,较上个交易日小幅萎缩。中小盘股表现出色,中小板指上涨1.19%,创业板指上涨1.28%。
从申万一级行业指数的表现来看,各行业指数多数上扬,地热能、交通运输、医药、渔业、钢铁、纺织、造纸等行业领涨大市,但保险、林业、水泥等行业逆势走低。
汇金险资加仓
继周二工商银行公布汇金公司第三季度增持600多万股后,周三另一国有四大银行中国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汇金公司在第三季度累计增持1881.24万股公司A股,持股比例从67.63%升至67.64%。过去12个月以来,汇金公司合计增持中行2.51亿股。
与此同时,据媒体报道,9月28日开始,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泰康人寿等多家保险巨头,相继踩动加仓油门。据了解,截至目前三个交易日,上述保险巨头加仓规模已累计超过100亿元。
数据公布前夕
不过,中国9月份经济数据即将密集公布,引发投资者谨慎情绪。根据安排,本周六(13日)公布进出口数据;下周一(15日)公布CPI和PPI数据,下周四(18日)将公布三季度GDP和工业、投资及消费数据。
汽车股走强,亚星客车、一汽夏利、银轮股份、金杯汽车、世纪华通、申华控股涨停。据媒体报道,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新一轮“汽车下乡”政策有望近期出台。或将补贴范围扩大到1.3升以下小排量汽车和重型卡车。
但银行股遭遇获利回吐,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均小幅下跌,工商银行持平,中国银行下跌0.36%。
维稳行情展开
分析人士指出,适逢重要会议召开前夕,市场下行风险不大,正是小盘股及题材股借题发挥的最佳时机。
不过,与A股市场的羸弱相比,亚太市场今年以来上涨13%,金融及消费板块领涨,相关QDII基金取得了较好的业绩。景顺长城大中华基金经理谢天翎表示,全球经济增长停滞,摇摆于复苏和衰退间。但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央行在9月份都有推出新一轮资产购买计划,对市场形成正向刺激。政策及信心层面上,外围市场氛围较好。
海通证券也认为,维稳行情在悄然之间展开,护盘资金、抄底资金及场内资金的滚动操作一起运转将股指维持在区间震荡的格局内,上有压力下有托举的维稳行情将在一个阶段内持续。
【权威声音】 监管机构维稳行动全面展开
根据专项安排,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三部门目前正密切协作,采取有效措施,维护金融证券市场稳定,为即将召开的十八大营造良好氛围。
◆严防挤兑等不良事件
备受业内和市场关注的巴III相关实施细则,虽已准备完毕,但将延后推出。银监会已要求各银行严防风险,严防类似挤兑等不良事件发生。央行也将维持调控节奏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避免因政策调整引发市场波动。
◆政策推出延迟 避免市场波动
证监部门前期出台的个别改革举措引发市场强烈反应,也引起高层关注。据悉,证监部门今后出台任何一项政策,都将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为此,可能引发市场争议的相关政策,将延迟推出,避免市场剧烈波动。
◆险资须逐日上报仓位情况
长假前最后交易日,保监会电话通知包括国寿、平安、人保、泰康在内的险资机构,要求A股收盘后,及时上报当日股票、基金买卖数据。据悉,数据汇总后报送高层,动态监控保险机构权益类仓位变化。
【机构动向】
中国股票基金呈资金净流入
继9月份结束连续八个月资金流出后,10月第一周,在美上市的中国股票ETF单周净流入资金3.89亿美元,占总资产的3.5%。与此同时,包括QFII在内的离岸中国股票基金也出现资金净流入现象。受访的瑞银研究主管认为,经济有企稳迹象,如水泥、钢铁价格开始回升。
私募开始乐观
基金看好煤机设备
上证报资讯深圳调研显示,6月以来一直空仓的部分深圳私募近期开始乐观,个股配置上,倾向于经济转型、行业升级这条主线,重点看好新型煤化工。他们认为,新型煤化工将是国家能源部署的战略方向,初期煤化工工程领域将首先受益。
另据了解,京沪部分中型基金近期密集调研机械设备股,其中煤机设备受高度关注。原因是:预期煤化工投资大批启动后,将带动相关设备投资。
看好智能手机和新媒体
上证报获悉,深圳多家基金公司目前资产配置的重心仍是寻找盈利预期可靠度高的品种,包括龙头白酒、汽车和部分医药企业,尤其看好智能手机产业链、新媒体等行业的公司。
券商看好家电
游资首选炒新
接受上证报资讯专访的兴业等券商资管认为,未来日本在全球家电市场中的份额将继续下滑,中国家电制造业将从中受益。据券商测算,仅市场占有率从10%提高到11%,国内家电业今年销售收入增长就将达到10%。
另据了解,聚集在光大证券深南中路的部分游资,近期重返A股市场。他们认为,十八大召开前市场风险不大,值得参与。炒新是当前首选。
摘自2012-10-11 海峡都市报 N14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