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欲来。882家IPO排队“堰塞湖”悬而未决,新股上市后频发的业绩变脸,正迎来史上最严厉、规模最大的针对IPO企业财务造假的清查风暴。
2013年1月8日,证监会召集来自全国数十家保荐机构的代表,在北京召开了IPO在审企业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会议。在此之前的2012年12月28日,证监会就发布了《关于做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2012年度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
在业内人士看来,监管层此番严查IPO企业财务造假可谓一石三鸟。首先,暂缓IPO重压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赢得时间;其次,把IPO压力向下转移到保荐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敦促发行人、中介机构等市场主体归位尽责;最后,经过层层把关的优质企业上市可避免业绩变脸,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
而按照证监会清查工作的相关时间部署,新股IPO开闸或至少要等到2013年6月,而这批企业最快登陆资本市场的时间,或将延至2013年四季度。
收入、利润真实性是核心
“IPO‘堰塞湖’确实令监管层压力很大,特别对业绩变脸非常恼火。”一位参加IPO在审企业2012年度财报专项检查工作会议的会计师事务所负责人告诉记者。
亮剑重心指向IPO在审企业的财务真实性问题,特别是“收入、成本和利润的真实性,清查就是要挤水分”。因此,投行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成为监管层此次大清查的首要“抓手”。
2013年新年伊始,大玩业绩变脸的南大光电就收到了证监会的警示函。作为一家刚刚登陆资本市场5个月的上市公司,上市招股书对于2012年上半年业绩下滑趋势避而不谈。
南大光电在2012年7月26日披露的《首次公开发行并在创业板上市发行公告》中称,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预计同比下降约20%。而在8月7日的上市首日风险提示公告中则“初步估计2012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40%左右。”而事实是:南大光电三季度实现净利润2104.15万元,相比2011年同期下滑74.81%。
业绩变脸并非个案。在2012年1—6月新上市的104家公司中,上半年业绩下降的占29%,下降幅度超过50%的占6%。在此背景下,监管层启动IPO在审企业清查风暴。
证监会特别要求,在对创业板公司自查时,若创业板首发公司2012年度经营业绩出现下滑,导致不符合发行条件的,发行人和保荐机构应尽快撤回发行上市申请。
一位投行董事总经理告诉记者:此次专项检查工作会议对2012年《关于进一步提高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有关问题的意见》(下称“14号文”)的进一步加强与补充,在14号文基础上,又明确了十余项须重点核查的事项,并就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在专项检查中的具体核查内容和工作方式提出了具体要求。
清查或能淘汰过半
自2010年以来宏观经济陷入疲软,众多行业出现业绩下滑,导致多家公司业绩不符合上市要求被迫撤回材料。据证监会公布的IPO审查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共有67家IPO遭遇撤回厄运。
2013年的专项检查或将上述数据再次刷新。上述保荐人表示,“更加严格的要求之下,会有更多业绩不达标的企业会主动要求撤回。”
“清查重点是将两类企业筛选出局:一类是业绩不真实的;二是业绩严重下滑的。”据他估计,经过“回炉”后,882家公司可能会有200家撤出,另外200家被否,最后只剩下400家左右。
截至2013年1月4日,IPO排队企业已达882家,其中沪深主板、中小板共541家,创业板341家。众所周知,2012年由于宏观形势变化,光伏、纺织、制造等行业企业上市后业绩普遍下滑。
更为关键的是,证监会明确要求,今后在审企业在招股书、上市公告书中要充分说明业绩下滑的风险因素。会计师事务所负责人认为,会议透露出来的信号是“新股发行监管将越来越严,证监会将强化监管,以后的处罚会遵从上限。”比如,绿大地、胜景山河事件后,已经有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名存实亡。
此前证监会的处罚都比较轻,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中介机构的侥幸心理。证监会此次组织的大清查让投行等中介机构不敢掉以轻心。姚刚在会上警告,“谁也别心存侥幸,凡是进入行政受理程序的,就必须承担申报文件真实、准确、完整的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承担更严重责任。”
“按照目前监管部门的规定,只要存在IPO过程中的造假问题,保荐人和拟上市公司都要负责,不能一撤了之,因此与其被动等待抽查到自己脑袋上来,不如提前主动撤退。”上述人士说,谁也不想撞在枪口上。
证监会此番决心之大可见一斑。据悉,证监会将集全系统的力量,进行本次专项检查,将从地方各派出机构、稽查总队、交易所和上海、深圳专员办等,共抽调100多人的检查团队,成立15个检查小组,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清查,并选取20—50家进行现场检查,堪称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大清查。
新三板或成分流目的地
根据证监会对专项检查工作的“具体安排”看,新股IPO开闸至少也要等到2013年6月。而此前的2012年10月,仅有一只浙江世宝发行,其融资额度也被大幅缩水了90%,随后新股发行基本暂停。
此次声势浩大的专项检查还只是证监会关于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工作中的内容之一,即坚决打击发行人粉饰业绩、欺诈上市、虚假披露等行为,严惩保荐机构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和重大遗漏以及帮助发行人过度包装、合谋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
而据了解,为了改变上市IPO独木桥困境,监管层为下一步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已经制定了五方面工作重点。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大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加快全国性场外市场建设,将条件比较成熟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纳入试点范围。同时,进一步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逐步改变企业只能走上市一条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状况。
另据消息人士透露,作为新三板未来交易平台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最快将于2013年1月中旬挂牌。据悉,这一转让系统是经过国务院依照《证券法》批准设立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2012年9月已在国家工商总局完成登记注册。知情人士称,这将为分流882家IPO在审企业到新三板市场提供交易平台。
另据坊间消息称,证监会为了鼓励IPO在审企业到新三板挂牌,给出的优惠条件是“撤下来后,原IPO排队顺序不变。”不过上述人士称,一切还有待于新的交易制度明确之后。 (据《中国经营报》)
摘自2013-1-13 泉州晚报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