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大而化之的概念来看,人类社会的学问可以概括为三门:科学、哲学、信仰。科学是人类探索、改造社会、造福人类的工具;信仰是解决科学尚未能解决的问题;哲学则是连结科学和信仰之间的桥梁。
2、年幼时看人很抽象,有无穷的想象、有无限的可能;年龄渐长时看人很形象,人就是人,食人间烟火、受很多限制。
3、实操是最大的师傅,要在操作中学会操作。项目的实战拼杀是提高专业技能的最佳途径。
4、慎独,就是要审慎地面对自己独处的时间,就是遏制自己的贪婪,连其中最隐蔽微小的地方也不放过,不要有非分的想法,内心时时自省且无愧于心,心胸安泰,心存真诚。慎独是一种心性修养,是一种严格的自律精神,是品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人类修身养性所要克服的最大敌人。能慎独者,在人生的道路上就成功了一半。这与我们常说的“守寂大成”、“坐化枯禅”是一个道理。
5、伟大的思想往往发萌于毫不起眼之处,伟大的思想产生伟大的实践,伟大的实践产生伟大的人物。
6、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我们要做生活的有恒者,不断地磨炼和抵砺自己的人生,不断地总结、反思、解剖、透析自己。这世上没有天生的人才,人才大多是靠后天的培养、雕凿、折难、自省而成。
7、人们看待机遇有五重不同的境界,一是看不见,无缘对面不相逢;二是看不起,有缘无份、擦肩而过;三是看不懂,相逢成陌路、相看两相厌;四是来不及,无缘无份,等你看上的时候,机遇已经离你远去了;五是紧抓住,有缘千里来相会,前世五百次的修炼,换来今生一次的相拥。所以任何新生的事物,在起步时、在发萌时、在它最毫不起眼的时候,必须用心善待它、用情呵护它。
8、认真、执著、意志力、踏实进取、守寂自律、拙朴不佞是成功路上非常重要的六个要素。
9、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们往往因解惑、授业的直观易见、立竿见影、效用凸显而看重它,因传道的微细不彰、发酵久远、润物无声而忽视它。事实上,师者最高层级的使命是传道,我们创立恒润,“为道”的心态是贯穿始终的。
10、人类的繁衍,骨子里传承的是一种责任文化。农业社会,希望家有男丁,传承的是一种劳作责任;封建社会,帝王择选太子,传承的是一种皇权责任;国家选举领导人,传承的是一种国家责任、社会责任;夫妻之间,传承的是一种相容、相护、相守、相伴责任;上一代和下一代之间,传承的是一种理想火种传播责任,把上一代未尽的理想和梦想,都寄托在下一代的身上。
11、有的时候,做事的态度决定一切。论语讲孝敬,谈的就是态度的重要性,孝是行为,敬是态度,有孝不敬是小孝、是不孝,有孝有敬是大孝、是真孝。
12、人不是由于决心才有毅力,应该是由于习惯而有毅力。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取决于他的阅读史。只有阅读才能最有效地培养人的精神生活习惯,而好的习惯又形成性格,性格决定人生,教育的目的在于性格的培养,这就需要有常性,不断进行正面的、积极的、良好的自我心理暗示,成为生活的有恒者。
|